濟南代理記賬報稅丨財務報表(二十九)
遠在1835年,年輕、才氣縱橫的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(Alexis de Tocqueville,1805~1859),在其名著《論美國的民主》(Democracy inAmerica)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問題:為什么當時歐洲和美洲之間的貿易,大部分被美國的商船所壟斷?他的答案是:美國商船渡海的成本,比其他國家商船的成本低。濟南代理記賬報稅
但是,想要進一步解釋美國商船何以有這種成本優(yōu)勢時,可就有點兒困難了。美國商船的建造成本不比別人低,但是使用時間比別人短;更糟糕的是,美國商船雇用船員的薪水還比其他國家的商船高,表面上看來真是一無是處,毫無優(yōu)勢。托克維爾卻認為:美國商船之所以擁有較低的成本,并非來自有形的優(yōu)勢,而是因為心理與智力上的優(yōu)勢。
為了印證這個論點,托克維爾在書中生動地比較了歐洲水手與美國水手航海行為的不同。歐洲水手做事謹慎,往往等到天氣穩(wěn)定時才愿意出海;在夜間,他們張開半帆以便降低航行速度;進港時,他們反復地測量航向、船只和太陽的相對位置,希望避免觸礁。相較之下,美國水手似乎愛擁抱風險。他們不等海上風暴停止就急著拔錨起航,日以繼夜地張開全帆以增加航行速度,一看到顯示快靠近岸邊的白色浪花,就立刻加速準備搶灘。這種不畏風險的航海作風,使得美國商船的失事率遠高過其他國家的商船(這種風險頗能解釋為什么要支付水手較高的薪資),但這種航海作風確實能縮短漂洋過海的時間,并大幅降低成本。濟南代理記賬報稅
以19世紀初在波士頓進行的茶葉貿易為例,美國商船在將近22個月的航行中,除了到達目的地——中國廣州采購茶葉之外,整個航行途中都不再靠岸補給,水手們只以雨水及腌肉果腹。相對地,歐洲商船一般會??繋讉€港口,補給淡水與新鮮糧食。這種艱苦的航海生活,讓美國商人的茶葉比英國商人的每磅便宜5分錢,取得價格優(yōu)勢,進而擴大了市場占有率。至于為什么美國商船建造質量不良,托克維爾在訪問一個美國水手后豁然開朗。那位水手理直氣壯地說:“航海技術進步得這么快,船只可以用就好,質量不必太好,反正用壞了就換。”看到美國商船狂熱地追求速度及擁抱風險的行為,托克維爾當時就大膽地預測:“美國商船的旗幟現在已經使人尊敬,再過幾年它就會令人畏懼……而我不得不相信,美國商船有一天會成為全球海權霸主。美國商人注定要主宰海洋,正如古代羅馬人注定要統(tǒng)治全世界一樣。”如同托克維爾所預言的,百年之后,美國果真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強權。濟南代理記賬報稅
無形資產決定長期競爭力
托克維爾的觀點是進步的,現代會計學界的研究也指出,對企業(yè)的經營而言,無形資產比有形資產更為重要。19世紀時,美國商船的競爭力主要來自于他們的企業(yè)家精神。試想如果沒有這種無懼沉船的冒險精神,他們如何與擁有經驗豐富的水手、設備精良的歐洲商船競爭?又如何能以些微的成本優(yōu)勢,在大西洋的貿易戰(zhàn)爭中勝出?
美國水手所擁有的無形資產,是他們身為新興民族自然流露的冒險犯難性格,并不需要額外的投資。濟南代理記賬報稅
然而,現代的企業(yè)如果想擁有高競爭力的無形資產,必須進行系統(tǒng)的、持續(xù)的投資。例如企業(yè)用于研究發(fā)展(R&D)的支出,雖然其未來效益的不確定性太高,基于會計學的謹慎性原則,被歸類為當期費用而不是資產,但是研發(fā)活動確實是創(chuàng)造無形資產的重要來源。著名的會計學者萊夫(Brauch Lev)曾估計,每1元的研發(fā)支出,在未來平均可產生20%左右的投資報酬率,效益能延續(xù)5至9年。因此,為了加強競爭力,國際級企業(yè)莫不積極從事研發(fā)活動。(表8-1匯整了2005年部分知名企業(yè)研發(fā)支出占營收的百分比。)
因此,所謂企業(yè)經營的“磐石”,不是財務報表上的土地、廠房、設備,而是企業(yè)家精神和良好的管理制度,離開了這些,有形資產便很容易變成“流沙”。不論是有形資產還是無形資產,它們的價值都建立在“能為企業(yè)創(chuàng)造未來實質的現金流量”之上。針對這個觀點,本章稍后將進一步闡述。濟南代理記賬報稅
濟南注冊公司、代理記賬專家:濟南富翔源代理記賬公司為各位新老客戶鄭重承諾:
1、注冊公司承諾:凡因身份證、房產證信息泄露所帶來的 客戶損失,我們全額承擔!
2、代理記賬承諾:凡因我們原因造成的稅務罰款,我們全額承擔!
專業(yè)的團隊,12年的行業(yè)經驗,全系列的會計幫助,一站式的配套服務,這就是我們濟南富翔源代理記賬公司。
濟南富翔源,全國代理記賬協(xié)會理事單位,濟南代理注冊公司領導品牌。
免費咨詢:400-690-3585
QQ客服: 2469423666
客服經理:18653150850(胡經理)
“推薦閱讀”
【責任編輯】:富翔源版權所有:轉載請注明出處